北大教授建议,10年义务教育后高考,家长断定:加速教育“内卷”

hnppzj2年前 (2021-08-05)教育819

9年义务教育一路走来,有人支持有人反对,但确确实实帮助了千千万万读不起书的贫困孩子提高了文化水平,也普遍提高了国民素质。

如今焦虑的教育风吹遍了祖国大地,我国的基础教育又要直面新的难题,如何走出教育内卷,构建适合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的良性教育生态圈?

教育相关部门,以及教育界的各门各派人士,都纷纷脑洞大开献计献策。

这不,“双减”才刚刚落地,北大教授姚洋谈到当下教育内卷化时,建议将9年义务教育改成10年。小学读5年,整个中学阶段读5年,从小学到中学,取消中考直接升上去就好。

原因是考虑到中考分流过早,将中考生按学习成绩分成三六九等是错误的做法。取消中考,至少给一部分心智晚熟的孩子,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。

话说14、5岁的孩子,三观还未完全成型,他们有积极向上自我发展的念想和希望,如果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,让所有孩子读完普通高中,再选择走职业技术路线还是大学路线,就能有效减缓教育的焦虑。

这个提议,乍一看来,确实很得人心,急家长所急,帮助很多学习后进生的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。可是,仔细想来,很不对劲。

首先,12年的教育压缩成10年,这是加压还是减负?

向来9年义务教育只包含小学6年初中3年(在山东等省市,义务教育包括5年小学4年初中),为了保证全国学龄孩子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教育,全国统一教材,统一教学大纲。

也就是说,不管是有学习天赋的学霸,还是怎么也学不进的学渣,在公办教育机构里,都一视同仁享受同等的教育。

每个阶段的中小学生,都有相应的知识和内容需要全面掌握。在“双减”落地后,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缩短了不少,学校作业又不能出校门,还要加强素质教育、安全教育等。

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,让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,并且适应升学竞争的中考、高考,已经让不少中小学老师伤透脑筋。

如今市场上教培机构遍地开花,正是因为有需求才有市场。家长把孩子送进辅导班,都有自己情非得已的苦衷。

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,是教材精简得连本科毕业的父母都看不懂。辅导不了孩子的作业,怎么办?只好把孩子交给校外补习班。从某种意义 上来,校外教培机构是办公教育的有力补充。

有人说义务教育的内容太过简单,这只是对于一些学霸型学生而言的。中小学教师可不这么认为,他们觉得要保证班里全部学生考试及格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更何况学习是一段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完成。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而存在的,并不是为结束学业必须完成的任务。

如果将学制缩短,看似不是什么大问题,但孩子的成长规律是有迹可循的,一定年龄承受一定的事,当思想和知识不匹配,一切外力的效果都是无用功。

大脑的开发也是有一定限度的,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,在适当的年纪就应该学适当的内容,如果将学习内容压缩或跳跃进行,学起来能不能听懂、掌握,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。

现阶段的中小学生之所以要减负,就是学习的东西太多,自由安排的时间太少。

要是9年义务教育改成10年,明明12年要学习的内容改成10年内完成后参加高考,这到底是给中小学生减负还是加压?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!

其次,取消中考,把升学压力“押宝”到高考上,能缓解教育焦虑吗?

尽管当下的升学考试,高考升学率85%以上,而中考升学率只有约50%,大部分高考生有大学读,而只有一半中考生能上高中。

看似中考比高考更重要!而实际上,家有高考生的父母,远比家有中考生的父母焦虑、紧张得多。

因为改变命运、跨越阶层机会就在眼前,进一步海阔天空前途无量,谁不会去背水一战,奋力搏一把?到时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,远不是如今这般景象。

估计家长更焦虑,教育严重内卷化,想想全民备考的场面,估计要像决堤的滚滚黄河之水势不可挡。

通过中考强制分流了一半中考生,家长纵有太多不甘心,也不得不接受孩子的平庸,对于孩子在中职学校能学到多东西,并没有太多过高的期望。

中考分流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,让孩子知道学习是有压力的,升学竞争是激烈的,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,才有可以赢得中考,从而有机会参加高考,才能适应丛林法则:优者胜劣者汰。

要是义务教育从9年变成10年,让没有经过任何竞争的学生直接参加高考,很有可能会出现两大类问题。

一方面会加速教育“内卷化”,加剧教育焦虑,因为升学压力都集中在高考上,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,都会把看高考看得更加重要,必会增加投入、投资到备考上,相当于“押宝”一局定输赢一样,人们会更亢奋地孤注一掷。

另一方面,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,不仅很难形成竞争意识,还有可能更加沉迷网络,“躺平”人生。常言道有压力就有动力,学习没有竞争压力,没有哪个学生会主动自觉地好好学习。

如今很多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很焦虑,不全是因为升学竞争太激烈、残酷,更多的是面对孩子把太多时间消耗在手机、网络中爱莫能助无计可施。

父母焦虑、着急,那是因为对孩子未来不确定性而引起的恐慌,自乱阵脚。如果他们有能力引导孩子放下手机,走向正途,哪怕长大成人做个泥水匠、瓦工养活自己,也不至于对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,病痛乱投医,把孩子送进培训机构。

教育焦虑也好,“内卷化”也罢,网游才是真正影响青少年成长的“毒瘤”、“精神鸦片”。

学校教育一味减负,让学生有大把的自由时间,而绝大多数学生都把空余的时间交给了网络,包括自律的学霸,以及不自律的成年人,都无一例外。

如果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引导,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,投入到创新的事情上,或者做些有意义的事情,这才是减负的真正意义所在。

教育改革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工程,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,这样只会按下葫芦又浮起瓢。

教育是一项长久之计,国之根本。教育改革需要从大局着想,方方面面考虑周全,从本质上解决问题。

相关文章

9月1日开学后,义务教育将调整为“543”?教育部的回应来了

9月1日开学后,义务教育将调整为“543”?教育部的回应来了

随着时代的发展,家长们逐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,尤其是对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而言,知识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。 相信有不少90后都是这样的学年结构,幼儿园+学前班+小学5年+初中3年+高中3...